You are here支援
支援
《壹周刊》:餵哺率包尾 港增哺乳室 推廣全人奶
寶寶出生後及早跟媽媽直接和親密的肌膚接觸,不但可以保暖,穩定心跳和呼吸,給予安全感,增進母嬰感情,還有助人奶分泌,增加成功餵哺機會。若媽媽情況不許可時,爸爸亦可以與寶寶肌膚接觸,有助安撫寶寶情緒並增進親子感情。
全人奶餵哺之路不易行,但只要有恒心和決心,了解以下重點,並在孩子出生第一個月密密餵,上奶後,就可輕輕鬆鬆做人奶媽:
- 密密餵
- 不求量
- 練姿勢
- 不追磅
- 識求救
閱讀全文:http://hk.next.nextmedia.com/article/1274/17334691

給母乳媽媽一點尊重
節錄自METRO POP
//母乳減少環境污染
餵哺母乳除了天然健康,更可減低對環境的污染。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主席馮鄧妙智指,母乳餵哺可減少奶粉錫罐帶來的污染:「以450克的罐裝嬰兒配方奶粉為例,嬰兒一歲時已使用超過90罐嬰兒配方奶粉,香港每年約有35,000名嬰兒出生,產生超過300萬個錫罐及其他廢料。加上近年不少人為防止假奶粉出現,會把奶粉罐弄穿鑿爛,確保不能循環再用,造成更大浪費。要杜絕這種浪費,最簡單方法便是餵哺母乳,還可減少生產奶粉時造成的能源浪費,埋身餵哺甚至可減少消毒奶瓶時的用水,為不少環保人士所提倡。」 //
如果你是……
母乳餵哺,不是媽媽個人事,社會各界也可提供協助,讓香港成為更開放更包容的母乳社會。梁特首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倡嬰兒首六個月純以母乳餵養,然後引入固體食物,以母乳輔助餵養直至兩歲以上。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的相關認知相較台灣及國內落後,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宣傳推廣及公眾教育。此外,可考慮延長法定有薪產假,歐洲不少國家也有14至16周產假。醫院姑娘
本地2011年曾獲母乳餵哺的初生嬰兒超過八成,母乳餵哺人數愈來愈多,前線醫護人員應具備這方面的認知,並以同理心看待母乳媽媽,別把餵母乳當成阻礙工作的「麻煩事」。路人甲乙丙
香港可能少見公開餵哺母乳,好奇難免,但好奇之後,應以平常心面對。母乳餵哺是自然事,餐廳巴士也好,請收起叫母乳媽媽回家或到廁所餵奶的想法,亦請收起手機或相機,別太井底之蛙。四大長老
據說母乳餵哺的最大阻力來自四大長老(公公婆婆、爺爺嫲嫲)。長輩大多受奶粉廣告商影響,認為母乳營養不及奶粉,但其實國際母乳會早有研究指,母乳擁有超過300種營養及天然抗體,而奶粉只有70多種。特別是媽媽分娩後幾天分泌的「初乳」,是嬰兒的第一道疫苗,含大量豐富的抗體、活細胞等,保護嬰兒免受病菌感染及減低患敏感症的風險。老人家想孫仔孫女健康成長,便要與時並進,多了解母乳餵哺。爸爸
對母乳媽媽來說,丈夫支持尤其重要,特別是外出埋身餵哺,如果初時有丈夫在旁,有助減輕母乳媽媽的尷尬及容易化解途人好奇目光。李嘉誠
商界也可為推動母乳出一分力,地產商應增設商場育嬰室,重視餵哺空間和舒適感,愉景新城寬闊的育嬰室便是範例。老細上司
商營機構、公司企業在裝修辦公室時,如能包含育嬰室當然最好,若未能提供,也希望老闆能支持餵母乳的員工,提供足夠時間和舒適環境讓她們進行泵奶這偉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