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醫護資訊

免費索取 育嬰手冊

醫護資訊


由醫生、護士提供的醫護資訊 本欄刊載之文章及報導皆為作者之個人意見,本會不附帶任何責任。讀者如有疑問,必須咨詢醫生或有關專業人士意見!

黃疸不可怕

By admin - Posted on 06 四月 2012

自由分類

文/兒科專科醫生 劉慧思

本文刊登於2012 年3 月季刊 第50 期

早前,八個月大男嬰虞風的事件令全城替他擔心,幸好他最終也成功移植了媽媽部份肝臟。從各報章不同的片段得知,虞風的問題最初是黃疸不退,這令到一眾媽媽非常擔心,當中尢其是以母乳餵哺的媽媽(因為以母乳餵哺的嬰兒易出母乳黃疸持續不退),不過究竟嬰兒黃疸是否一個這麼「兇險」的問題呢?

嬰兒黃疸的成因
當嬰兒在未出生以前,他們身體內的血色素會處於較高水平,而血色素的成分與出生後相比亦有所不同。當嬰兒出生後,他們體內的血色素水平及成分均會逐漸自我調節至適當水平,以配合脫離母體後的生理需要。

那些舊的,不合時宜的血紅素便會被分解,有用的部分會被遁環再造成合用的血紅素,而沒有用的便人隨著大便或小便被排出體外。其中,肝臟是負責分解膽紅素,它便有機會在嬰兒的身體內累積,形成新生嬰兒黃疸,亦稱作生理性黃疸。

曾在統計指出,本港大約有三成的新生嬰兒因為生理性黃疸而需要接受照燈治療。若計入曾經出現黃疸,但因自然減退而不需接受治療的個案,百分比便更高了。

新生嬰兒的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兩天後便開始出現,在第三至五天時便達至高峰,之後便會逐漸減退。而大部份嬰兒的黃疸都會在十至十四天左右消散,間中亦有嬰兒的黃疸時間較長,而需要作其他檢查。

生理性黃疸的處理
大部份生理性黃疸的嬰兒只要吃得充足,膽紅素便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黃疸便會自然消退。有研究指出以母乳餵哺的嬰兒黃疸退得更好,皆因喝母乳的嬰兒普遍排便次數較多,所以更能把膽紅素排出。

當然亦有部份嬰兒的膽紅素升至一個較高的水平,令人擔心影響健康,便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了。一般我們會採用「照燈」來幫助減退黃疸。所用的帶點「迷幻」之藍色燈光,其實乃特別波段的光譜,有助嬰兒分解紅素。嬰兒透過大小便排出膽紅素,從而減退黃疸。

一般來說,嬰兒完成一次的「照燈」治療以後(為期由半天至數天不等),便可以出院回家。出院之後,通常要繼續監察嬰兒,看看有沒有「反彈現象」。若果黃疸反彈,便可能需要再次入院接受「照燈」,不過大部份需要再次「照燈」的嬰兒,最終亦會退黃,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

母乳黃疸
上文提到餵母乳有助減退生理性黃疸,但餵哺母乳的媽媽亦要知道她們的小寶寶亦可能會出現母乳黃疸,這情況多出現於出生後十至十四天,亦即當生理性黃疸退卻之時。

最普通的情況是,當媽媽帶小寶寶作黃疸跟進檢查時,被發現黃疸持續不退,因而轉介作包括抽血等進一步檢查。這時候很多媽媽會因為擔心黃疸不退,因而轉介作包括抽血等進一步檢查。這時候很多媽媽會因為擔心黃疸會影響嬰兒腦部發展而停止餵哺母乳。其實這是很可惜的,因為母乳黃疸其實也屬於正常範圍內的,部份媽媽乳汁中有些物質會令寶寶的膽紅素處於輕微偏高水平,但卻是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及發展。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確定了只是非複合膽紅素偏高,而其他指標例如複合膽紅素、肝酵素都屬正常,便可繼續放心餵哺母乳。母乳黃疸大都會在嬰兒出生後一至兩個月內逐漸消散,並不會有任何後遺症的。

面對母乳黃疸,我通常會用以下比喻來開解媽媽: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外在美(喝配方奶粉的,黃疸退卻,但少了抵抗力)和內在美(喝母乳的,有母乳黃疸,但無論腸道和整體都較健康)是不能並存的。作為媽媽,我們當然希望寶寶能夠有內在美,所以當然會選擇繼續餵哺母乳。

藥劑師學會踢爆 奶粉廣告5失實 促政府訂守則 誤導即禁播

By admin - Posted on 13 四月 2011

摘自明報

DHA、AA、PhD、益生菌、水溶性纖維……嬰兒奶粉廣告宣稱的成分,被標榜為提升嬰兒智力和視力發展、改善記憶力、增加創意、解決便秘的獨特重要元素,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踢爆至少5項屬誇大失實聲稱,促政府訂立指引,如發現奶粉廣告誤導應禁止播放。

DHA對逾4月嬰兒功效未證實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近日研究市面7個主要品牌的嬰兒奶粉,發現不少奶粉廣告有誤導。針對嬰兒腦部發展,有奶粉標榜DHA含量最高,有助嬰兒腦部及視力發展,惟研究顯示,DHA只對嬰兒短期的腦部發展有幫助,對4個月以上的嬰兒的功效卻未經證實。

另有奶粉廣告將磷脂(Phospholipid)簡稱為「PhD」,令人聯想到「博士」,並聲稱可改善嬰兒記憶力及創意。但學會指磷脂成分是否有助嬰幼兒發展,仍尚待臨床研究證實,「用個簡寫叫PhD、P2系統,就去叫父母買該產品,然後造些噱頭出來,這些就是誤導同誇大!」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崔俊明更提醒家長,DHA含量並非愈多愈好。

益生菌只證實有助成人長者
而標榜可令「BB有便便」的益生菌(Probiotics)及益菌生(Prebiotic)成分,目前亦只證實有幫助成年人、長者改善便秘問題、腸道健康的作用,對嬰兒的作用仍處於研究階段。其他成分如水溶性膳食纖維、beta-glucan等,亦缺乏可改善嬰兒健康、增強抵抗力等的證據(見圖)。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蘇曜華說,市面上的奶粉均根據國際食品標準Codex製造,各種營養成分大同小異。奶粉商看準家長關注嬰兒腦部發育、便秘等問題,遂於廣告中誇大該類成分的功效。部分奶粉商聲稱曾進行研究,但其研究人數最少僅得60人,「吃奶粉的人數以萬計,故研究人數要過萬才有參考作用,研究時間亦需長達8至10年」。

寶寶「大事」你要知

By admin - Posted on 22 三月 2011

自由分類

文/兒科專科醫生 劉慧思

本文刊登於2011 年3 月季刊 第47 期

最近電視上出現了一個很「搶眼」的廣告:媽媽興高采烈的打電話告訴爸爸嬰兒排了大便, 爸爸正高興之際卻發覺上司在旁。原本以為必要挨罵了,誰知…上司也一起慶祝起來。是的,照顧嬰兒原本就是圍繞着這些瑣碎的事。究竟嬰兒的大便怎樣才算是正常呢?有什麼不正常的情況是父母必須留意呢?

大便的顏色及質感
嬰兒大便的顏色及質感是會隨着他的年齡和飲食而改變的。有時候就算食物一樣,但由於食物逗留在腸道內的時間不同,大便的顏色也可以不同。

在嬰兒出生的頭幾天,他的大便稱作胎糞。胎糞的顏色是由墨綠色至近乎黑色,而質地是十分黏的。它是嬰兒在母體內時腸道積存的一切,包括了羊水、脫落的皮膚細胞及其他身體的新陳代謝物等。這些黑黑的、黏黏的大便會緊緊的黏在嬰兒的臀部,父母往往要花一輪功夫才能清潔得乾淨。

由第三至四天開始,嬰兒飲奶的份量開始增多,胎糞也大致完全排出體外。此時,他們大便的顏色便會開始變化,而變化的主因就是始於他們的飲食改變。全母乳餵哺的嬰兒大便顏色通常都比較淺,由淺黃色、芥末黃色至橙色不等;而質感會較稀一點,由像豆腐花般、蛋花般至軟膏般的質感都是常見的。有些飲用母乳的嬰兒,大便是沒有「渣」的,質感就如稀稀的忌廉一樣,這令父母擔心嬰兒沒有大便,或是腸道有問題而「受不到」人奶。有些情況,父母甚至決定由母乳轉作配方餵哺,因為見到有「形狀」的大便才能使他們放心。其實情況剛好相反,由於母乳完全切合嬰兒的需要,差不多完全被消化和吸收,大便便沒有「渣」,因此父母毋須過份擔心。

至於飲用配方的嬰兒,他們大便的顏色通常會較深色,由黃色、褐色至綠色不等。他們的大便通常比較「成形」,由布甸狀至泥膠狀不等,偶爾大便中會有一粒粒米狀物體。這些都是因為配方雖然已盡量配合嬰兒需要,但其中各種成份的分佈始終不是嬰兒能完全消化及吸收的,所以大便會比較硬和比較多「渣」。

混合餵哺嬰兒的大便無論在顏色和質感,都是介乎純母乳餵哺嬰兒和飲用配方的嬰兒之間。大便更會隨着每天人奶與配方的比例不同而出現變化。為人父母者要對嬰兒的大便有更大的「容忍度」了。

添加固體食物後的生理轉變

By admin - Posted on 11 六月 2010

文/黃慶欣姑娘 母乳餵哺顧問及兒科專科護士
原文刊登於2002 年9 月第22 期季刊

當小孩子轉食固體食物後,餵哺母乳的次數自然減少,媽媽們生理和心理初時都會有所改變,但部份改變只會維持一段短時間 - 約兩星期左右。同時,小孩子們的生理狀況亦會因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而有改變。此等改變只會在初添固體食物時才出現。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問題和處理方法:

母親的轉變:
1. 身體
當小孩飢以固體食物代替母乳餵哺的那一餐時,媽媽們初時可能會乳脹或漏奶的情況出現,而乳脹情況可能會持續五日。當媽媽們遇到此等煩惱,可以用手或奶泵擠出小量乳汁至剛沒有脹痛感覺,但切忌擠出全部乳汁,否則乳房只會持續脹痛。服食少量止痛藥,亦可幫助減輕乳痛。當身體開始習慣改變餵奶模式後,此等情況便會漸漸減退,乳房則於數個月後回復懷孕前的大小。如果於服食止痛藥及擠奶後,仍發覺持續發燒、乳房極之脹痛、紅腫及局部性出現硬塊,媽媽們便須立即尋求專業護理員檢查,因為可能是乳腺炎的徵兆。而短暫漏奶現象則可用乳墊來解決。

2. 乳汁
當小孩子減少吸吮母乳,乳汁會隨之而減少。媽媽們只要繼續於餐與餐之間或早及晚以母乳餵哺小孩子,妳們依然會有相當份量的乳汁。當小孩子開始添加固體食物後,他們有一部份的營養是由固體食物供給,所以只要小孩們均勻進食不同的固體食物,乳汁減少並不會導致營養不良或有不飽的感覺。

當小孩子減少吸啜乳汁時,除了份量減少外,部份離子於乳汁濃度會相對改變,因而可能會令乳汁味道有少許轉變(程度會視乎個人而有不同)。有一些小孩子由於不同味道的固體食物之下吸引下,乳汁量少及乳汁味道小變,可能因而減少對吸吮母乳的興趣,部份小孩子亦卡此時開始慢慢自然戒食母乳。

持續母乳餵哺對兒童健康的好處

By admin - Posted on 26 三月 2010

節錄自「百忙以哺乳為先」母乳育嬰講座
講者:香港大學兒科系副教授 藍章翔醫生
原文刊登於2004 年4 月第19 期季刊

母乳的好處眾所周知,醫學界亦以實証醫學的方法作了不少研究,証明母乳的好處並不只限於嬰兒的哺餵期;持續餵哺母乳是可將母乳對健康的好處,由嬰兒期伸延到兒童以至成長期。現就以下三種加以闡釋:

  1. 母乳與敏感病的關係
  2. 兒童肥胖問題
  3. 早產及患病嬰兒

母乳與敏感病的關係
在常見的幼兒病中,敏感病(或稱過敏症) 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而在歐美各地的流行病研究中發現,過敏症的病發率正逐漸上升,香港亦不例外。

簡單來說,過敏症是人體於接觸致敏原後,透過免疫系統而產生的身體病變反應。常見由敏感病所誘發之器官病徵包括:

  • 皮膚:如濕疹
  • 氣管:如鼻敏感、哮喘、慢性鼻竇炎
  • 腸胃:如腹痛、腹瀉、腸胃氣脹

以上所列明只是一般臨床常見的過敏症病徵,要証明病徵是由過敏反應引起,便須要作更深入的檢查,如進行皮膚測試、驗血等。

香港大學兒科學院於1989 年的研究中發現,有9.2 % 接受普查者有哮喘的病徵(如喘鳴等)。而於1995 年的研究中卻發現比率已上升至16.8%,增加之幅度接近一倍。此外,研究更顯示35% 之普查者患有鼻敏感,而6.8% 患有顯疹。上述研究亦曾於中國數個大城市(如廣州、上海、重慶) 進行,過敏症病發率均有持續上升之趨勢,但上升速率則未及香港高。

敏感病的病發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及環境接觸。遺傳因素是指若嬰兒之父母或家族成員如患有敏感病,則嬰兒罹患敏感病的機會亦會偏高。環境接觸包括環境污染,吸煙及早期嬰兒餵哺。遺傳因素是無法改變,環境因素方面則可以加強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吸煙及著重家居環境(如塵埃蟎、寵物、清潔劑等)。早期嬰兒哺餵是指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吃的食物,這與過敏症的病發率息息相關。

加入我們

愛心捐助

捐助我們

義賣餵奶巾

哺乳圍巾,所有收益撥作宣傳母乳

下載母乳育嬰專訊季刊

下載母乳育嬰專訊季刊

為甚麼母乳最好?

為甚麼母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