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專題
專題
真的有聰明奶粉嗎?
文/胡珮詩(Alice Wu)會訊編輯
原文刊登於2009年4月第41期季刊
相信近件大眾對DHA、AA、Lutein等一類營養成份必定毫不陌生,這實有賴奶粉商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它們大灑金錢於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或報章、雜誌的黃金位置進行公眾「教育」,解釋奶粉中加添的種種營養成份如何令寶寶變得聰明絕頂,小小年紀便可以讀出深奧的中英文字、學懂黃加藍的道理,甚至令父母們憧憬寶寶日後可以成為小小外交家或國際知名鋼琴家等。
宣稱沒有足夠的證據
不過普通如你、我一般對醫學及營養知識有限的消費者,卻應否把廣告訊息照單全收,認同這些聰明奶粉的神奇功效呢?最近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便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拆解奶粉商的宣稱,發覺這些營養添加成份未必如廣告聲稱般有效,炮轟奶粉商宣傳誇張誤導。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翻查相關文獻,對比市面上多隻奶粉的宣傳資料,當中包括廣告、包裝及網頁對添加成份的聲稱,發現七種常見的添加成份對健康、生長或智力等方面的利好宣稱,均是沒有足夠臨床證據支持的(見表一)。
表一:奶粉營養添加成份涉嫌誤導的聲稱 | |
DHA/AA | |
廣告聲稱: | 有助腦部及視力發展;協調發炎反應 |
調查結果: | 大型回顧研究發現,奶粉添加此物質有助認知及視力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成人食用過量會增加出血風險 |
Lutien (葉黃素) | |
廣告聲稱: | 恍如天然太陽眼鏡,過濾並阻擋高能量「藍光」;有助保護眼睛 |
調查結果: | 找不到針對兒童的大型隨機研究,只有長者研究 |
Taurine (牛黃酸) | |
廣告聲稱: | 有助腦部和視力發展 |
調查結果: | 大部份均屬成人研究,與咖啡因同服或可改善集中力和推理力,並需要更多證據 |
Prebiotics (益生纖維) / FOS (果寡糖) / 低聚糖 | |
廣告聲稱: | 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防止便秘,從而提升抵抗力 |
調查結果: | 可增加大便體積,紓緩便秘;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可改善免疫力 |
TPAN / nucleotides | |
廣告聲稱: | 增加學習能力及免疫力 |
調查結果: | 有研究發現可刺激免疫因子,但未有足夠臨床證據;尚未有推薦的添加份量 |
Choline (膽鹼)* | |
廣告聲稱: | 支持腦部成長的重要元素;增強記憶力,上課學習得心應手 |
調查結果: | 缺乏此物質可能與記憶力有關,但沒想到足夠證據顯示額外增加口服攝取量可改善記憶力;高劑量可導致腹瀉,1歲至8歲兒童每日勿服逾1克 |
Betacarotene (胡蘿蔔素)* | |
廣告聲稱: | 有助增強抵抗力 |
調查結果: | 只能預防兒童運動引致的哮喘,沒有預防其他疾病的大型隨機研究;高劑量可令膚色變黃 |
*世衛建議奶粉添加一定劑量的膽鹼和胡蘿蔔素 | |
資料來源: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轉載自2009年3月16日蘋果日報報導「神奇奶粉不神奇」 |
該會指出要有足夠的臨床證據,必須涉及數百名實驗者的大型臨床研究,而且必須以兒童或嬰兒為實驗對象。但翻查有關添加成份的相關研究後發現,大部份均屬小型,或者未能確定可達致的效果,而有部份聲稱對嬰兒有益的添加成份,如標榜有助保護眼睛的葉黃素(Lutein),翻查下發覺只有幫助長者預防老人黃斑病變等研究資料實驗,完全與兒童或嬰兒扯不上關係。
寶寶「大事」你要知
文/兒科專科醫生 劉慧思
本文刊登於2011 年3 月季刊 第47 期
最近電視上出現了一個很「搶眼」的廣告:媽媽興高采烈的打電話告訴爸爸嬰兒排了大便, 爸爸正高興之際卻發覺上司在旁。原本以為必要挨罵了,誰知…上司也一起慶祝起來。是的,照顧嬰兒原本就是圍繞着這些瑣碎的事。究竟嬰兒的大便怎樣才算是正常呢?有什麼不正常的情況是父母必須留意呢?
大便的顏色及質感
嬰兒大便的顏色及質感是會隨着他的年齡和飲食而改變的。有時候就算食物一樣,但由於食物逗留在腸道內的時間不同,大便的顏色也可以不同。
在嬰兒出生的頭幾天,他的大便稱作胎糞。胎糞的顏色是由墨綠色至近乎黑色,而質地是十分黏的。它是嬰兒在母體內時腸道積存的一切,包括了羊水、脫落的皮膚細胞及其他身體的新陳代謝物等。這些黑黑的、黏黏的大便會緊緊的黏在嬰兒的臀部,父母往往要花一輪功夫才能清潔得乾淨。
由第三至四天開始,嬰兒飲奶的份量開始增多,胎糞也大致完全排出體外。此時,他們大便的顏色便會開始變化,而變化的主因就是始於他們的飲食改變。全母乳餵哺的嬰兒大便顏色通常都比較淺,由淺黃色、芥末黃色至橙色不等;而質感會較稀一點,由像豆腐花般、蛋花般至軟膏般的質感都是常見的。有些飲用母乳的嬰兒,大便是沒有「渣」的,質感就如稀稀的忌廉一樣,這令父母擔心嬰兒沒有大便,或是腸道有問題而「受不到」人奶。有些情況,父母甚至決定由母乳轉作配方餵哺,因為見到有「形狀」的大便才能使他們放心。其實情況剛好相反,由於母乳完全切合嬰兒的需要,差不多完全被消化和吸收,大便便沒有「渣」,因此父母毋須過份擔心。
至於飲用配方的嬰兒,他們大便的顏色通常會較深色,由黃色、褐色至綠色不等。他們的大便通常比較「成形」,由布甸狀至泥膠狀不等,偶爾大便中會有一粒粒米狀物體。這些都是因為配方雖然已盡量配合嬰兒需要,但其中各種成份的分佈始終不是嬰兒能完全消化及吸收的,所以大便會比較硬和比較多「渣」。
混合餵哺嬰兒的大便無論在顏色和質感,都是介乎純母乳餵哺嬰兒和飲用配方的嬰兒之間。大便更會隨着每天人奶與配方的比例不同而出現變化。為人父母者要對嬰兒的大便有更大的「容忍度」了。
家有高需求寶寶
整理及翻譯:編輯吳胡珮詩 原文自第四十五期 2010年7月季刊
你家中是否有個不斷要抱、不斷哭著要奶、晚上必須與你同睡,總之差不多任何時間均與你形影不離的寶寶呢?面對這個寶寶,你失去休息時間、私人時間甚至夫妻相處時間,你或會感到非常沮喪、筋疲力盡,不知如何是好。那麼你不妨細看這篇文章,從兒科醫生Dr. Sears身上取經,看他如何應付。
我不能放下她
我首三名子女均是相對易帶的,他們睡得好,並有可預計的餵食常規,他們的需要是易於分辨及滿足的。不過後來我們第四個寶寶Hayden出生了,她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我不能放下她。」是Martha經常掛於口邊的說話,Hayden以母乳餵哺,她吸啜母乳不僅是為了索食,而是作為安撫的泉源。Hayden不接受代用品,Martha慘成了「人肉安撫奶咀」。我們試過把她放下任由她哭,不過並不湊效,依然哭過不停。
Hayden非常懂得令我們明白她的需要,「當你抱起她,她便會滿足。」已經變成我們的育兒口號。相反若然我們任由她扭,她只會變本加厲。
她變成永遠在臂彎、在乳房及在我們床上的寶寶。我們甚至不能放下她外出,因為她總是與褓母對抗,鄰居均笑說:「無論Bill及Martha往那裡跑,Hayden必定會一同去的。」我們笑稱她為「摩術貼寶寶」。
我們都是金牌得主
文/胡佩詩 會訊編輯
本文刊登於2008 年6 月季刊 第39 期
支持母親 邁向金牌
每一年度,國際母乳餵哺行動聯盟(WABA) 均會於8 月1 日至7 日舉辦國際母乳餵哺週(World Breastfeeding Week),透過超過全球120 個國家的參與,選定一個重要的主題來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餵哺。
今年8 月份正好是北京奧運舉行的大日子,故WABA 特 意把今年的主題訂為「支持母親,邁向金牌」,讓更多人了解支援授乳母親的必要性及價值,並藉此傳遞支援授乳母親的最新資訊,強調任何支持母親授乳的人士, 均擁有如同奧運金牌得主般的榮顯;並以奧運的五環概念為核心,鼓勵包括家庭及社交網絡、健康護理系統、政府及法規、工作場所及僱用關係、危機及突發事件應 變共五個不同層面,創造理想環境支持母親授乳。
奧運選手要摘取金牌,往往需要家人、朋友、教練、隊員、甚至公眾及政府的支持,最終先能夠成功踏上頒獎台。縱使這班一直於背後默默支持的人士不能親自領獎,但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對運動員的支持、信心,毋庸置疑亦都值得獲頒發一面金牌。
母親需要各方支持
母親們於哺乳路上亦不遑多讓,要成功以 母乳餵哺寶寶並達至母乳育嬰黃金標準,即「以純母乳餵哺嬰兒至六個月大,隨後配合適當的固體食物,持續哺乳至嬰兒兩歲或以上。」同樣地亦需要多方面支持。 今年國際母乳餵哺週的主題便指出,假如你曾經做過任何一件事情,去支持一個計劃哺乳的婦女或已在哺乳的母親,你就應該獲得一面金牌。所以無論你的丈夫、長 輩、朋友、僱主、甚至其他哺乳母親及義工,通通均可能經已是金牌得主。
WABA 母乳哺育的全球母親支持運動(GIMS) 2007 年 把支持母親定義為「任何給予母親的支持,以改善哺乳行為兼且同時有利母親及嬰幼兒的行為。」於過程當中母親往往需要基本、正確且適時的資訊、鼓勵、有技巧 且實際的幫助及理性的傾聽。以過濾不正確的資訊、於重投工作崗位或外出時繼續授乳、積極面對危急情況,而更重要的是克服自己是否有能力餵哺嬰兒的疑慮。
所謂的支持,除正規地與護理人員或母乳育嬰專科顧問會面之外,簡單如一個令媽媽重拾信心的笑容亦都是支持的一部份。所以支持可以源自任何人士,包括護理專職人員、醫院及產房的員工及政策、助產士、哺乳顧問、已受訓練的同儕顧問、媽媽支援組、朋友及家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