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反“母乳災難”謬論

免費索取 育嬰手冊

反“母乳災難”謬論


By IreneAu - Posted on 25 二月 1998

自由分類

列印版本列印版本

文/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主席 梁戴月琴

對於蘋果日報報名采版“透心涼”專欄作者顏虹君在九七年八月廿三日刊出之文章“母乳災難",我們希望在此作出回應,以正視聽。

文中提到一位用母乳育嬰的媽媽,因哺乳至乳至乳頭損傷,但仍繼續哺乳,以至乳頭發炎不止,最後唯有做手術割除乳頭。對於此女仕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時也很氣憤,當這位媽媽哺乳發生問題時她為什麼未能得到正確和迅速的指導,這一點是否反映出我們的社會缺乏協助哺乳媽媽的渠道,此外,這位媽媽懂得找醫生醫治受傷的乳頭;那麼,她當初乳頭損傷時,如何曾經尋求了醫生的協助,而她的情況沒有改善的話,這是否反映出她的醫生怠護士根本不懂得協助媽媽解決哺乳困難?

乳頭損傷在哺乳的初期並非罕見,此情況在本人餵哺兩名孩子時候亦有遇上。第一次是由於抱BB食奶的姿勢不正確。第二次由於乳房太脹,以致孩子啜奶時只能咬住乳頭而不是乳暈部份,以致乳頭破損。由於本人生孩子的國家,政府積極協助哺乳媽媽,安排受過訓練的護士在媽媽產後上門探訪,並即時察覺我的錯誤;我只需要糾正抱BB的姿勢,和擠掉乳暈週圍的奶,令BB可吸吮到大部份乳暈,只消一、兩天,我9 乳頭便復原了。文中的母親如能即時獲得協助,相信不致令乳頭過度受損而要切除。

掌握任何技巧均需經學習的過程,餵哺母乳也不例外,開始餵哺時,媽媽可能遇到困難。正如學習游泳一樣,在學懂游泳前可能要喝上幾口水,但最重要的是,習泳時得到正確的指導,並多加練習,學會後便能暢泳。作者提出的這位媽媽受到挫折的例子,斷不可以說成“母乳災難"。正如有人學游泳遇到意外,難道就稱“游泳災難",叫天下人放棄游泳嗎?

該作者更提到:“母乳和奶粉有什麼分別?科學進步得既然發明了奶粉,就係用來保障女性身體權益云云。"如此論據,只能教人嘆一聲此君根本未有資格撰寫有關母乳育嬰為題的文章,主要是資料搜集不足,胡說一通。稍為對母乳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只有母乳含有能抵抗疾病的抗體;母乳容易消化,營養至適合屬於人類的嬰孩,科學雖然進步,可惜經配製的牛奶還是遠遠未及人奶。此外作者又扭曲了“女性身體權益"的意義。上天製造女人的乳房,原本的權益就是用作哺乳滋養下一代。我們生了孩子,只有順應身體的規律哺乳,才可以減低乳癌和卵巢癌的發生率,減少產後出血和缺鐵性貧血的機會。況且,親自哺乳的媽媽更明白到自己乳房對孩子的重要,真正感受到它存在的實質價值,並不是只作為性象徵。

最後一點要駁斥的是「在沒有把握孩子長大後孝順媽媽之前,母乳却可以令妳失去一個丈夫……身上最珍貴的,還是留給自己好」。世上每一位媽媽,包括宇宙間所有哺乳類動物,授乳給自己的孩子,是母親愛護孩子的天性,其中絕不附帶任何條件。文中提到的媽媽更是一個好例子,她忍受痛楚,只為給孩子最好的母乳,本人對她萬分敬佩。給孩子母乳的媽媽,可保障孩子不受怠染、減低他們患上腸胃炎、皮膚敏怠、氣管敏感、過胖、甚至是中年後患上糖尿病的機會。能夠看到孩子健康愉快地成長,媽媽已獲得最大的滿足感。一個悉心愛孩子,懂得教導孩子的媽媽,她的孩子,絕不會令她失望。相反,一個同自己孩子也要斤斤計較的媽媽,她又怎會懂得培育好的孩子,又怎能羸得丈夫的疼愛。幸好這種媽媽世上罕有,否則不但是“家庭災難",更是“社會災難"。

這篇文章對我們的啟發是,社會忽略了對哺乳媽媽的支持和協助,人為的因素,令一件原本美好的事情,變成了遺憾。另一方面,大眾對母乳及奶粉的認識相當模糊,或許這就是造成香港婦女母乳餵哺率仍處於世界低位的原因。我們促請政府從中吸取教訓,積極培訓更多母乳育嬰專業人才,使我們的媽媽無需要在擔憂或痛苦中授乳。除此之外,應舉辦各種活動,向公眾闡明母乳帶給孩子的保護,是任何奶粉也無法代替的,讓孩子可以享用的母乳。

Facebook Comments Box

捐款支持香港母乳育嬰協會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乃本港註冊非牟利機構,推廣工作全賴公眾人士捐助及會員會費,請捐助我們,本會所簽發收據可用作退稅之用。詳情請看愛心捐助

追蹤我們

Facebook專頁 哺乳學堂@Youtube 訂閱RSS


加入我們

愛心捐助

捐助我們

義賣餵奶巾

哺乳圍巾,所有收益撥作宣傳母乳

下載母乳育嬰專訊季刊

下載母乳育嬰專訊季刊

為甚麼母乳最好?

為甚麼母乳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