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持續母乳餵哺對兒童健康的好處

免費索取 育嬰手冊

持續母乳餵哺對兒童健康的好處


By admin - Posted on 26 三月 2010

列印版本列印版本

節錄自「百忙以哺乳為先」母乳育嬰講座
講者:香港大學兒科系副教授 藍章翔醫生
原文刊登於2004 年4 月第19 期季刊

母乳的好處眾所周知,醫學界亦以實証醫學的方法作了不少研究,証明母乳的好處並不只限於嬰兒的哺餵期;持續餵哺母乳是可將母乳對健康的好處,由嬰兒期伸延到兒童以至成長期。現就以下三種加以闡釋:

  1. 母乳與敏感病的關係
  2. 兒童肥胖問題
  3. 早產及患病嬰兒

母乳與敏感病的關係
在常見的幼兒病中,敏感病(或稱過敏症) 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而在歐美各地的流行病研究中發現,過敏症的病發率正逐漸上升,香港亦不例外。

簡單來說,過敏症是人體於接觸致敏原後,透過免疫系統而產生的身體病變反應。常見由敏感病所誘發之器官病徵包括:

  • 皮膚:如濕疹
  • 氣管:如鼻敏感、哮喘、慢性鼻竇炎
  • 腸胃:如腹痛、腹瀉、腸胃氣脹

以上所列明只是一般臨床常見的過敏症病徵,要証明病徵是由過敏反應引起,便須要作更深入的檢查,如進行皮膚測試、驗血等。

香港大學兒科學院於1989 年的研究中發現,有9.2 % 接受普查者有哮喘的病徵(如喘鳴等)。而於1995 年的研究中卻發現比率已上升至16.8%,增加之幅度接近一倍。此外,研究更顯示35% 之普查者患有鼻敏感,而6.8% 患有顯疹。上述研究亦曾於中國數個大城市(如廣州、上海、重慶) 進行,過敏症病發率均有持續上升之趨勢,但上升速率則未及香港高。

敏感病的病發原因主要包括遺傳因素及環境接觸。遺傳因素是指若嬰兒之父母或家族成員如患有敏感病,則嬰兒罹患敏感病的機會亦會偏高。環境接觸包括環境污染,吸煙及早期嬰兒餵哺。遺傳因素是無法改變,環境因素方面則可以加強注意環境保護,避免吸煙及著重家居環境(如塵埃蟎、寵物、清潔劑等)。早期嬰兒哺餵是指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吃的食物,這與過敏症的病發率息息相關。

引致敏感病的過敏原大多是外來的蛋白球,可腸臟直接吸收入體內,透過免疫系統而產生過敏反應。若果腸臟比較成熟或抗拒力強,則這些過敏原便不易被吸引而產生反應。初生嬰兒腸臟仍未發展成熟,通透性高,容易讓外來蛋白(致敏原) 通過;加上嬰兒免疫力低,其中較缺乏免疫蛋白IgA,而IgA 卻能保護腸壁,減少吸收過敏原。因此,若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能以純母乳哺育,一方面可推遲接觸外來蛋白,避免過敏原經未發展成熟的腸道所吸收。另方面,母乳中含有極豐富的IgA,有助增強嬰兒腸臟的抵抗力,減少吸收致敏原。這些好處對早產嬰來說,更為重要。此外,母乳中IgA 帶來的好處,更可伸延至接愛混合餵哺(因特殊原因須添加奶粉) 的嬰兒,及已開始進食固體食物的幼兒;因此,醫生亦建議母親應持續餵哺母乳六個月或以上。

為了預防高危家庭嬰兒產生過敏症,故發展了一套策略作研究及跟進。高危嬰兒之定義為家中直系親屬中(如父母及兄姊),已有兩名或以上的成員患有超過兩種敏感病,選擇這些嬰兒作跟進是因為預防策略的效果會較明顯,但策略可使用於任何嬰兒。這些家庭中,在母親懷孕時已進行產前教育,教導他們如何預防過敏症的發生,灌輸有關母乳育嬰的知識及技巧,並鼓勵母親以母乳哺育嬰兒至六個月或以上,在滿六個月後才開始加添固體食物。

受跟進之嬰兒絕大部份均接受了母乳哺飼,其中以全母乳餵哺了二至六個月的嬰兒被揀選作長期研究及跟進,包括作定期身體檢查,及作一些特別測試(如驗血、皮膚測試、肺功能測試等)。此外,亦與另外兩組背景相若的嬰兒作比較,一組接受低敏感奶粉哺飼,而另一組則接受普通奶粉哺飼,這三組嬰兒均已跟進至七歲。

研究結果顯示,在三歲以前,吃母乳的嬰兒之各種敏感症的累積病發率明顯地較其他兩組為低;而嚴重之哮喘病徵,則沒有在吃母乳的嬰兒中出現。此外,吃普通奶少的嬰兒之病發率卻是三組中最高;而吃低敏奶粉對減低病發率亦有少許幫助。在孩子滿三歲後,吃母乳的嬰兒之病發率仍然是最低,但與其他兩組的差異卻隨年長而逐漸減少。

綜合上述結果顯示,以母乳餵哺孩子可明顯地減少敏感病的發生;即使病發,病徵亦較輕微。由於大部份孩子對塵埃蟎有敏感反應,故環境因素如空氣質素對病發率有極大影響。以至在三歲後,各組病發率的差異隨年齡逐增而減少。因此,在預防過敏症病發的策略中,除了嬰兒首六個月以母乳餵哺外,還須注意改善環境,減少空氣污染。

兒童的肥胖問題
兒童的肥胖問題在全世界均有上升之趨勢,而兒童肥胖的嚴重性不限於現時所構成的生理及心理問題,肥胖兒童將會成為肥胖的成年人,因肥胖而產生的健康問題如糖尿病、心臟病及血壓高等機會率亦相繼增加,對社會的醫療服務將帶來沈重負擔。

美國一份文獻指出,有超過15,000 個嬰兒由出世開始受跟進到九至十四歲,這些嬰兒被分成兩組,一組以母乳餵哺六個月或以上,另一組則吃奶粉。結果顯示頗具爭議性,由於吃母乳對肥胖症的影響遠超越哺乳期,研究人員暫未能全面解釋兩者的因者的關係,但可綜合以下幾個因素:

  1. 吃母乳的嬰兒是按照本身的生理需要而吸啜適量的母乳。不像吃奶粉的嬰兒般有外來人為因素令嬰兒有可能超多,故不會產生養份過剩的情況。
  2. 孩子成長初期,是脂肪細胞數目增長的關鍵時間。吃奶粉有機會提供過剩脂肪,因而有助脂肪細胞數目的增長,而脂肪細胞的數目越多,可儲藏的脂肪量亦愈多,對孩子日後成長影響深遠。
  3. 研究人員正努力分析母乳是否含有某種成份,有助壓抑肥胖症的產生。

除上述研究外,亦有文獻指出肥胖母親的孩子有較高的肥胖機會;而選擇餵母乳的媽媽,卻較少有肥胖的情況,這顯示了兩者有著相互的因果關係。肥胖症一般亦以與患者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選擇以母乳育嬰的媽媽,大多比較注重有健康的身體、生活及飲食,這也可能是為何吃母乳的兒童較少有肥胖的出現。

早產及患病之嬰兒
早產嬰兒由於身體器官發展未成熟,體重輕,身體較軟弱無力,抵抗力低,在餵養方面亦有很多問題,故出世後需要留在深切治療室一段時間,令母親難以親身餵哺母乳。

早產或患病的嬰兒卻特別需要母乳,並感受吃母乳時在母親懷裡的溫馨,母乳除了養份適中,易於消化吸收外,母乳中的豐富抗體對這些嬰兒更為重要,此外,母乳中有特殊的生長素,有助加速早產嬰兒之神經系統及其他器官發展成熟。壞死腸炎是一種早產嬰兒常見的併發症,如使用母乳餵哺,卻可大大減少此情況的發生。

因此,醫護人員均積極鼓勵母親儘量選擇母乳餵哺;由於早產及患病嬰兒需要留在深切治療室,要餵哺母乳困難更大,既未能直接餵哺,還要來回醫院探望嬰兒,身心疲慮,更會影響奶量供應。這些媽媽需要更多支持及鼓勵,還需醫護人員指導如何定時泵奶以維持奶量,如何儲奶及運送到醫院,而母親本身要爭取時間休息和保持均衡飲食。做母親的雖然非常辛勞,但研究顯示吃母乳的早產嬰兒增重率較理想,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較低,嬰兒的住院時間也較短。

總括來說,使用母乳餵哺嬰兒,對孩子的健康有著長遠的裨益,包括推遲敏感病的發生,有助減少肥胖症,及對早產嬰兒更為重要。

Facebook Comments Box

捐款支持香港母乳育嬰協會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乃本港註冊非牟利機構,推廣工作全賴公眾人士捐助及會員會費,請捐助我們,本會所簽發收據可用作退稅之用。詳情請看愛心捐助

追蹤我們

Facebook專頁 哺乳學堂@Youtube 訂閱RSS


加入我們

愛心捐助

捐助我們

義賣餵奶巾

哺乳圍巾,所有收益撥作宣傳母乳

下載母乳育嬰專訊季刊

下載母乳育嬰專訊季刊

為甚麼母乳最好?

為甚麼母乳最好?